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艺术学习训练方式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记录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情况时,更要重视过程评价和个性化的评价。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和差异,尊重学生的艺术爱好,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从而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灵活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艺术实践、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更多“艺术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应注意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那么:
    (1)说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必要性?
    (2)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1)数学知识的形成以及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探索活动的重点在于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活动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效地开展探索活动,一是要选择合适的问题。二是要整体设计、组织探索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没有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问的合作交流,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两者的有效结合就能使探索活动更有深度、指向数学的实质。
    ②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
    ③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适当的空间。既要关注学生获得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
    ④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阶段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⑤合作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 第2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答案:A
    解析: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

  • 第3题:

    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的操作注意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不同的地理学习目标,需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不能也不可能通过一种方法完成对学生地理学业的评价。为此,对“地理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提出如下使用建议:
    关于“学习成绩”栏目的评价
    (1)“学习成绩”栏目包括三项评价内容:日常作业、期末笔试和学期总评,不设“期中笔试”,表明地理学科可以不进行“期中笔试”,如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实需要进行期中笔试,成绩可记录在“日常作业”项中。
    (2)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记录“日常作业”,如要记录,建议每学期最多1次;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记录“日常作业”的次数,建议每个学期不超过2次。
    (3)“日常作业”评价的时间间隔不作具体规定,评价内容及评价手段则由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及教师的教学特点来确定:既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书面以外的作业形式;既可以是在教室中完成的日常作业,也可以是须通过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地理考察基地等设施完成的作业形式。
    (4)“学习成绩”栏目下的“日常作业”与“学习表现”栏目下的“作业练习”,其区别在于评价角度有所不同:前者侧重记录学习结果,建议由教师进行评价,用百分制形式表达;后者侧重记录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建议学生自我评价,或学生互评,以对列出的“等第”进行选择的方式表达。
    (5)“学期总评”必须以等第制形式表达。教师依据“日常作业”(如果有记录)和“期末笔试”的成绩,配比相应的权重获取学生的“学期总评”百分制成绩,再转换成“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百分制成绩与等第之间,按照学校的惯例进行转换,即按照学校制定的标准,相关分值对应相关的等第。如:有学校将100分制的成绩,85分以上定为“优”;84~70分定为“良”;69~60分定为“合格”;59分及以下定为“不合格”。
    关于“学习表现”栏目的评价
    (1)“学习表现”栏目包括:“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作业练习”、“合作学习”三方面。每学期评价一次。建议学生自我评价,或学生互评,以对列出的“等第”作选择的方式表达。如果是学生自我评价,其他学生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如果是学生互评,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
    (2)教师在开学初期组织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的使用进行一次培训,可组织学生讨论,“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一主题,除了可从“课堂发言”、“课堂质疑”、“自主学习”的角度进行评价外,还可以增加哪些具体的评价要素;“作业练习”这一主题,除了可从“态度”、“质量”的角度进行评价外,还可以增加哪些具体的评价要素;“合作学习”这一主题,除了可从“习惯”、“投入程度”、“意志力”“探索精神”的角度进行评价外,还可以增加哪些具体的评价要素。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三大主题下的具体评价要素进行增加或删减,以引导师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关于“学习能力”栏目的评价
    (1)“学习能力”栏目,每学期评价一次。建议学生自我评价,或学生互评,以对列出的“等第”作选择的方式表达。如果是学生自我评价,其他学生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如果是学生互评,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
    (2)在“学习能力”栏目中,地理学科尤其强调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的评价。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表现为能够在掌握地理图表阅读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阅读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
    (3)“学习能力”栏目下的“交流表达”主题,既包括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价,也包括口头表达之外的,如利用文字、图像等手段进行表达的能力评价。如:可评价学生在利用相关软件制作电子文稿进行交流时,口头与书面两方面的表达能力。
    关于“实践能力”栏目的评价
    (1)“实践能力”栏目的评价记录,可每学期一次,也可每学年一次,也可以以学段为单位,即在六、七年级学习期间进行一次总评价。建议学生自我评价,或学生互评,以对列出的“等第”作选择的方式表达。如果是学生自我评价,其他学生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如果是学生互评,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
    (2)“实践能力”评价在地理学科中,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观测、实验、制作、演示等方面,高中阶段可增加地理小论文的写作。
    (3)“实践能力”栏目与“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兴趣活动、地理成果作品记录”栏目的评价角度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强调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态度”与“过程”,可从“积极性”、“参与的程度”、“个性发展”等要素进行评价;后者主要记录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后的相关“成果”。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增加和删减具体评价要素。
    关于“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栏目
    (1)这一栏目的记录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同学、本人或家长。我们应更多的鼓励同学、本人和家长进行留言,使他们树立“我们也是评价者”的主体意识。如果同学、本人和家长的留言是对话性质的,则教师应当做出回应。
    (2)教师应在学期中选择适当的时间,对如何进行“互动留言”进行一次培训。鼓励“本人”留言学习心得、学习建议、对教师的期望等;鼓励“学生”留言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印象、互帮互助的体会、对同学的期望、与之合作学习的经验等。地理教师如果留言,应尽可能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出学生的努力方向,并且应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3)这一栏目的记录时间,记录对象,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师不必对每个学生留言,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写留言。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自己留言,给他人留言。
    关于“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兴趣活动、地理成果作品记录”栏目
    (1)在这一栏目中,主要记录学生通过地理观察、观测、实验、制作、演示、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后的“成果”或“作品”。教师、学生或本人也可对“成果”或“作品”做一些质性描述。
    (2)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类型可以多种多样:显现对某一地理知识领域(或区域)的爱好,显现地理集邮(摄影)的特长;显现精于网络学习的个性;显现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的本领等等。成果(作品)形式可以是:一个乒乓球地球仪,一个地形模型,一个地理拼图小发明,一篇地理小论文,一组配以相关文字说明的旅游景观照片,一组配以相关文字说明的具有地理特点的邮票,一个地理活动设计方案;一个课题究成果内容介绍,等等。
    (3)可以将“成果”或“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在相片旁配以相关说明文字,印成5吋照片大小,粘贴在这一栏目空白处。如果“成果”或“作品”很多,设计专门的“记录袋”放置。

  • 第4题:

    音乐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应注意哪些?


    正确答案:音乐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强调实践,注重能力,着眼发展。具体要注意以下三点:教师要转变原有的评价观念,由单一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向全面的音乐能力评价转化;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投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可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的自评、互评,一般采用等第评定,分优、良、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第。

  • 第5题:

    劳动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的操作注意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分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加以说明:
    小学4-5年级劳动技术操作注意点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4-5年级)由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和我最满意的作品展示等栏目组成。对这几个栏目的使用作如下几点说明:
    (1)学习成绩栏目由日常学习情况和学期总评两项内容组成。成绩填写均采用等第制来表达,分别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日常学习情况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可参照教材单元中的“评评议议”的要求进行。学期总评是基于学生日常学习情况作出总体的评价。本栏目由教师填写。
    (2)“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体现平时学习情况,是侧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测量的评价。评价采用等第制来表达,分别为“优”、“良”、“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第。本栏目由学生互评,教师参与调整来填写。
    学习表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可从课堂发言、课堂质疑、自主学习等方面作出评价;作品制作的评价不要只关注结果,要注意观察学生设计制作活动的全过程,特别要对有独特创意的学生以更多的鼓励;合作学习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评价。
    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能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实践能力:要把劳动技术的课堂教学和学校的科技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劳动技术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要关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技术实践能力。
    (3)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栏目:建议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写些鼓励性评语或是针对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建议,一学期给予留言的学生数由学校决定,建议为班级人数的5%-10%。
    (4)我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展示形式可以是作品的照片,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设计草图。此栏目可由学生自行来完成。
    6-11年级使用说明
    (1)“学习成绩”一栏中的日常学习情况,可根据本学期学习项目,选择2~3个技术项目进行记录。每个技术项目满分为100分,分三个部分记录评价,其中“需求设计”20分,“加工制作”60分,“改进创新”20分。学期总评则是日常学习情况的总和平均。
    (2)“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评价栏目,每学期评价一次,教师以打“√”方式记录。任课教师平时应对照记录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适当作一些记录,使学期结束时的评价更客观,学生也可从评价表中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3)“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栏。此栏主要是家与学校的联系,对一些较特殊的问题、想法或要求,需要进行书面沟通的可在此栏留言。
    (4)“我满意的作品展示”栏是本学科的特色,也是激励学生对技术学习兴趣的舞台。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和促进学生对自己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反思。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实绩。

  • 第6题: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的操作注意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中学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全面情况,对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学习状况作出综合评价。
    学习成绩栏目
    (1)6-7年级思想品德课学习成绩,记录日常作业、期末笔试、学期总评三方面内容;8-9年级思想品德课与10-12年级思想政治课学习成绩,记录日常作业或基础知识测评、期末笔试、学期总评三方面内容。
    (2)6-7年级思想品德课日常作业,每学期记录两次成绩,建议其中一次记录书面作业成绩,一次记录学科活动成绩。8-9年级思想品德课与10-12年级思想政治课日常作业或基础知识测评,建议一次记录基础知识测评或书面作业成绩,一次记录学科活动成绩。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活动,通常有社会现象观察、社会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时事政治点评、参与讨论、社会服务等。
    (3)学习成绩栏目由教师负责记录。学生的原始学习成绩可以百分制表达,但在学生成长记录册上百分制成绩应转换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成绩等第。百分制转换为等第制的对应比例,可以依据各个学校的情况自定。在通常情况下,建议90分及以上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4)6-7年级思想品德课学期总评成绩,由日常作业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8-9年级思想品德课与10-12年级思想政治课学期总评成绩,由日常作业或基础知识测评成绩、期末笔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构成。学期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可以依据各个学校的情况自定。
    学习表现栏目
    (1)学习表现栏目记录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课后完成书面作业或实践作业的表现。本栏目完成作业的评价,是指对待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习惯等,有别于作业的成绩评定。
    (2)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善于思考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敢于质疑,在小组或班级讨论中积极发言,清晰地阐述观点,应当评价为“优”;对学习比较缺乏兴趣,不能主动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但能够参与学习过程,虽在小组或班级讨论中不参与发言,但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可以评价为“合格”。
    (3)课后完成书面作业或实践作业表现的评价: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完成有一定质量的书面作业,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科活动,完成实践作业,应当评价为“优”;对待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的态度比较消极,作业的质量较差,但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进行书面作业练习和能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评价为“合格”。
    (4)本栏目“良”的学习表现,介于“优”和“合格”之间,“须努力”的表现,低于“合格”表现。本栏目的评价由课代表、学习委员、学习组长组成的学生评价小组完成,任课教师进行复核。
    学习能力栏目
    (1)学习能力栏目记录学生按照学科学习的要求,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状况、交流与共享成果的能力状况、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状况。
    (2)搜集整理资料、交流与共享成果能力的评价: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搜集到有价值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合适的整理,将整理过的资料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与同学分享成果,应当评价为“优”;在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搜集资料,能够了解他人的成果,但未能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也未能将自己的成果与同学分享,可以评价为“合格”。
    (3)发现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评价: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够独自或与同学合作探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对问题的见解,应当评价为“优”;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也没有独自或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但能够比较认真地倾听他人对问题的探究见解,可以评价为“合格”。
    (4)本栏目“良”的学习表现,介于“优”和“合格”之间,“须努力”的表现,低于“合格”表现。本栏目的评价由课代表、学习委员、学习组长组成的学生评价小组完成,任课教师进行复核。
    实践能力栏目
    (1)实践能力栏目记录学生按照学科学习的要求,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实践探究活动的能力状况。
    (2)能够按照学科学习的要求,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在活动前能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积极完成承担的任务,在活动后能进行认真的总结,应当评价为“优”;在多数情况下,能够随同学参与实践探究活动,但未能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也未能对自己的实践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可以评价为“合格”。
    (3)本栏目“良”的学习表现,介于“优”和“合格”之间,“须努力”的表现,低于“合格”表现。本栏目的评价由课代表、学习委员、学习组长组成的学生评价小组完成,任课教师进行复核。
    实践活动、兴趣活动记录栏目
    (1)实践活动、兴趣活动记录栏目,用于如实记录学生在本学科学习过程中参与的实践活动或兴趣活动。
    (2)实践活动、兴趣活动记录栏目由任课教师负责记录,如实记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内容、所承担的工作和活动的结果。
    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栏目
    (1)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栏目,用于教师、同学、本人和家长对本学科的教师教学状况、班级学习状况,以及本人的学习状况等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2)任课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和家长使用该栏目,提出改进学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任课教师也要积极利用该栏目沟通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任课教师每学期填写该栏目的学生数不少于任教学生数的百分之十。

  • 第7题:

    在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①在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中,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②其次,应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
    ③再次,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必须进行适当引导。

  • 第8题:

    在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①在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中,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②其次,应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
    ③再次,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必须进行适当引导。

  • 第9题:

    学生的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报名注册登记表、个人基本情况、注册学习专业、学习的课程、考试成绩记录表以及学籍异动情况记录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


    正确答案: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崇高的使命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并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
    ①思想观念上的准备
    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课改的文件,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内容和实施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切实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增强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②业务素质上的准备
    认真学习、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国标本教材以及课程专家的论著、文章,研究与新课标、新教材、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开发新课程、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③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准备
    要更加重视教师间、师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与交流;要高度重视在教学工作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大力倡导反思型教学;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 第11题:

    问答题
    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同伴群体教师的态度、言行、管理方式;开放办园发展空间;促进家长家园合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述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扮演哪些角色。

    正确答案: (1)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其次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自觉地学习。最后是作为学生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发展的指路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对话者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单向传递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民主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创设有利于展开对话的环境氛围,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对话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3)开发者
    新课程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4)组织者
    在这里,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角色是广义性的,指的是教师对课程与教学计划、设计、组织和实施的专门行为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从而使得课程内容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5)合作者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首先应该学会合作,成为合作者。新课程条件下,要求教师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与教育管理者合作;与学生合作
    (6)学习者
    终身学习是专业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身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专业活动。教师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和楷模。
    (7)研究者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学生也会提出很多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研究,成为一个不断研究、勇于创造的研究型教师,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下,教师必须从“教书匠”向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转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答案:A
    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 第14题:

    请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述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扮演哪些角色。
    (1)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其次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自觉地学习。最后是作为学生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发展的指路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对话者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单向传递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民主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创设有利于展开对话的环境氛围,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对话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3)开发者
    新课程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4)组织者
    在这里,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角色是广义性的,指的是教师对课程与教学计划、设计、组织和实施的专门行为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从而使得课程内容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5)合作者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首先应该学会合作,成为合作者。新课程条件下,要求教师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与教育管理者合作;与学生合作
    (6)学习者
    终身学习是专业发展对教师的必然要求。身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专业活动。教师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和楷模。
    (7)研究者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学生也会提出很多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研究,成为一个不断研究、勇于创造的研究型教师,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下,教师必须从“教书匠”向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转变。

  • 第15题:

    音乐、艺术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的操作注意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音乐、艺术课程学习评价应以音乐、艺术课程目标作为标准,以音乐基础能力为重点,从审美情感(包括学习表现栏目中的态度、情意)与审美实践(包括课内外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
    (1)学习成绩栏目:1-7年级包括音乐常识,音乐能力(唱、奏、演)。8-12年级包括艺术常识,艺术能力(听觉、视觉、表现、探究)。
    (2)学习表现栏目:1-2年级要求从“喜欢音乐,能参加音乐活动”,“乐意与伙伴一起学习、表演”等角度评价;3-5年级要求从“喜欢音乐,乐意与伙伴合作”,“能倾听他人意见”角度评价;6-7年级要求从“热爱音乐,主动参与探究与实践活动”、“能与伙伴沟通合作,分享学习成果”角度评价;8-9年级要求从“爱好艺术,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能与他人共同探究艺术课题”角度评价;10-12年级要求从“爱好艺术,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能与他人交流资源,分享艺术成果”角度评价。
    (3)学习能力栏目:1-2年级要求从“较能在同伴面前有感情地表现音乐”、“能尝试作探索性的音响创作”角度评价;3-5年级要求从“能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音乐感受与表演能力,能掌握简易的音乐基本技能”、“获得基本的音乐创造”角度评价;6-7年级要求从“能与同伴交流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获得的音乐资料”、“能在音乐感知、表现、鉴赏学习的基础上,增强探究、创造的基础能力”角度评价;8-9年级要求从“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并与他人交流”、“能够初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角度评价;10-12年级要求从“掌握基本的艺术各门类的表现技能,与他人分享”、“能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处理、应用各类艺术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角度评价。
    (4)实践能力栏目:1-7年级主要评价音乐课程中“唱、奏、演”的实践能力及“参加课外文艺活动”情况;8-12年级评价艺术课程中“听觉、视觉、表现”及“参加课外艺术活动”情况。
    (5)对哪些音乐活动项目有兴趣,在1-7年级由学生自选。
    (6)对哪些艺术活动项目有兴趣,在8-12年级由学生自选。
    (7)个人音乐特长项目及水平,在1-7年级由学生与教师填写。
    (8)个人艺术特长项目及水平,由学生与教师填写。
    评价方式
    音乐、艺术课程教学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而应以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为主。音乐、艺术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实践活动法”,即在日常教学中,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即时地、动态地进行评价。把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时的态度、目标达成度及创作、发言的情况随时记录在案。还可采用“自我评估”、“相互评定”、“综合测量”等方法进行。可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戋癃姹对诳二小学低年级以日常评价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评价,则可采用平时练习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阶段性评价仍应与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总之,要重视对音乐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使评价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力求达到全面、客观、简便。
    评价的表述
    教师在学生作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感投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可采用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评。
    1~7年级“学习成绩”一栏中,音乐常识每个学生都要有考评记录,“音乐能力”中的唱、奏、演三项,只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选其中一项。“音乐常识”占权重30%,由教师评。“音乐能力”占权重70%,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采用等第评定。如:优、良、合格、不合格。
    8~12年级“学习成绩”一栏中,艺术常识每个学生都要有考评记录,“艺术能力”中的几个项目,只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选其中一至二项。“艺术常识”占权重30%,由教师评。“艺术能力”占权重70%,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
    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及课外实践能力方面,低年级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评,教师确认。用打“星”(☆)的方式进行评定。三年级至高中年级则由学生分小组进行,用等第评定(分为优、良、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第),教师确认即可。

  • 第16题:

    在美术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的引导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社会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的操作注意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社会课程学习情况记录表(9年级)由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四个栏目以及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和社会实践活动、兴趣活动部分组成。这几个栏目及留言、活动记录部分的使用说明分述如下:
    (1)《记录表》的学习成绩栏目中的“日常作业”、“期末笔试”、“学期总评”的成绩填写均采用等第制表达,表达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百分数成绩与等第成绩之间的转换由学校按照惯例制定标准。
    (2)《记录表》中教师、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部分,建议以学生自评或互评为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教师一学期给予留言的学生数由学校决定,建议为班级人数的5%--10%。教师留言可从社会课程学习的角度,撰写鼓励性评语或对社会课程的学习建议。

  • 第18题:

    高中科学课程的学习情况记录中,教师的操作注意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高中科学学生学习情况记录表由“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四个栏目以及“教师、本人、家长互动留言”组成。下面分别对填写要求、测评指标作简要说明。
    (1)“学习成绩”栏目由教师填写。“日常学习情况”可选择两个单元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评价方式可采用专题作业或笔试的形式;“期中考试”也可采用专题作业或笔试的形式;“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专题报告”两项。专题作业或专题报告应反映单元或一阶段的核心内容。“学期总评”结合“日常学习情况”、“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平时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均采用“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表达。
    (2)“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栏目通过若干重要方面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学习表现”在其中或期末由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教师确认的方式确定评价结果;“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主要可在日常教学中完成。各栏目中具体项目的等第由学校自主确定。
    (3)“教学、同学、本人、家长互动留言”部分,可视具体情况,由教师、同学、本人、家长填写。本人主要写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同学可写该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建议,家长可写该生的学习表现、对该生的期望和对教师教学的建议;教师可从学习的角度写鼓励性评语和针对该学生的一些学习建议。一般情况下,如同学、本人家长留言中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议,教师应作相应答复。

  • 第19题: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主要内容的是()

    • A、学生的基本信息,学期、课程和考试注册情况与考试成绩
    • B、学习过程的奖惩情况
    • C、学生网上学习记录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普通课程的学习,需要注意(),在普通班级中,参与()课程的学习。


    正确答案:通过设计和调整;普通

  • 第21题:

    课程实施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同伴群体教师的态度、言行、管理方式;开放办园发展空间;促进家长家园合作。

  • 第22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判断题
    学生的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报名注册登记表、个人基本情况、注册学习专业、学习的课程、考试成绩记录表以及学籍异动情况记录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