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后,甲公司将该合同转让给丙公司,这种情形使就发生()。A、债的变更B、债的移转C、债的消灭D、债的产生”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200万元贷款,因甲公司经营不善,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也因此消灭。这种债的消灭被称为( )。

    A.债的解除

    B.债的混同

    C.债的抵消

    D.债的免除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甲工厂欠乙公司100万元,后甲工厂被乙公司兼并。甲工厂欠乙公司的债将因( )而归消灭。

    A.债的免除
    B.债的混同
    C.债的抵销
    D.债的解除

    答案:B
    解析:
    债的混同是指债权债务同归一人,使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合同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因此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排除。

  • 第3题:

    甲砂场将应该发给乙建筑公司的2500m3细砂发给了丙路桥公司,二天后,甲砂场向丙路桥公司索取这批细砂。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是( )。

    A.合同之债
    B.侵权之债
    C.不当得利之债
    D.无因管理之债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P19页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或者合同上的依据,有损于他人利益而自身取得利益的行为。由于不当得利造成他人利益的损害,因此在得利者与受害者之间形成债的关系。得利者应当将所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产生的债被称为不当得利之债。

  • 第4题:

    甲工厂欠乙公司300万元货款。现在甲工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负债累累,被乙公司兼并。甲工厂欠乙公司的债务因之消灭,这种债的消灭被称为( )。
    A.债的解除 B.债的混同 C.债的抵销 D.债的免除


    答案:B
    解析:
    [详解]
    债的混同是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而引起债的消灭的情形。引起混同的原因有企业合并、继承、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转让债权或转移债务。

  • 第5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后,甲公司将该合同转让给丙公司,这种情形时就发生()

    • A、债的变更
    • B、债的移转
    • C、债的消灭
    • D、债的产生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甲公司和乙公司与某石化公司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石化公司在1个月内供给0号或10号柴油2000吨,每吨价格为1800元;甲公司与乙公司按4:6分配。该合同之债是()。

    • A、多数人之债
    • B、按份之债
    • C、选择之债
    • D、种类物之债
    • E、连带之债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100万元,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随之消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这种债的消灭被称之为()

    • A、债的混同
    • B、债的抵消
    • C、债的免除
    • D、债的解除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甲工厂欠乙公司100万元,后甲工厂被乙公司兼并。甲工厂欠乙公司的债将因()而归消灭。

    • A、债的免除
    • B、债的混同
    • C、债的抵销
    • D、债的解除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后,甲公司将该合同转让给丙公司,这种情形时就发生()
    A

    债的变更

    B

    债的移转

    C

    债的消灭

    D

    债的产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甲公司和乙公司与某石化公司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石化公司在1个月内供给0号或10号柴油2000吨,每吨价格为1800元;甲公司与乙公司按4:6分配。该合同之债是()。
    A

    多数人之债

    B

    按份之债

    C

    选择之债

    D

    种类物之债

    E

    连带之债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200万贷款,因甲公司经营不善,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也因此消灭,这种债的消灭称为()
    A

    债的解除

    B

    债的混同

    C

    债的抵消

    D

    债的免除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甲工厂欠乙公司100万元,后甲工厂被乙公司兼并。甲工厂欠乙公司的债将因()而归消灭。
    A

    债的免除

    B

    债的混同

    C

    债的抵销

    D

    债的解除


    正确答案: A
    解析: 所谓债的混同是指债务主体、债权主体合二为一而引起的债的消灭的情况,此题情况正符合这种情况。

  • 第13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100万元货款,后甲公司因管理不善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随之消灭,这种债的消灭被称为债的【】

    A.混同

    B.抵销

    C.免除

    D.解除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归于消灭。这种法律现象称为( )


    A.债的概括移转

    B.债务移转

    C.混同

    D.债权让与

    答案:C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债的消灭的知识点。 【应试指导】混同,是指债权与债务同归于一人,而使债的关系消灭的事实。

  • 第15题:

    甲公司按合同约定向乙公司提供50吨水泥,但乙公司在收货时发现水泥的数量实为55吨。于是乙公司委托运输公司退回了多收的5吨水泥。就此,甲公司有义务向乙公司支付相关费用,这是基于()。

    A.合同之债
    B.侵权之债
    C.无因管理之债
    D.不当得利之债

    答案:C
    解析:
    2020 / 2019版教材P22
    本题考察的是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没有法律上的特定义务,也没有受到他人委托, 自觉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无因管理在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与受益人之间形成了债 的关系。无因管理产生的债被称为元因管理之债。其中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 第16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后,经乙公司同意,甲公司将该合同转让给丙公司,这种情形在法律上称之为()

    A合同的变更

    B合同权利的转让

    C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承受

    D合同义务的转让


    C

  • 第17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100万元货款,后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随之消灭。这种债的消灭被称为债的()

    • A、混同
    • B、抵销
    • C、免除
    • D、清偿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200万贷款,因甲公司经营不善,被乙公司兼并,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也因此消灭,这种债的消灭称为()

    • A、债的解除
    • B、债的混同
    • C、债的抵消
    • D、债的免除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甲公司欠乙公司的货款已逾3年,丙又擅自为乙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后因甲公司主张对乙公司的债务已过诉讼时效,人民法院驳回乙公司对甲公司的诉讼。乙公司又向人民法院主张对丙的保证之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主债务无效,从而丙对乙公司的保证之债也无效
    • B、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主债务已过诉讼时效,丙的保证之债也成为自然之债
    • C、丙应对乙公司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 D、丙对乙公司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后,享有对甲公司的追偿权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甲工厂欠乙公司100万元,后甲工厂被乙公司兼并。甲工厂欠乙公司的债将因债的混同而归消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单选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合同后,甲公司将该合同转让给丙公司,这种情形使就发生()。
    A

    债的变更

    B

    债的移转

    C

    债的消灭

    D

    债的产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甲工厂欠乙公司100万元,后甲工厂被乙公司兼并。甲工厂欠乙公司的债将因债的混同而归消灭。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公司和乙公司互负到期同种类债务,甲公司通知乙公司双方债务相互消灭。该债的消灭原因是________。
    A

    混同

    B

    抵销合同

    C

    解除

    D

    履行


    正确答案: C
    解析: